距离上次写博客居然过去了整整四个月,当初开博立下的雄心壮志和豪言壮语,好像又变成一地鸡毛。以为自己可以稳定产出每周一篇中文一篇英文,竟差点把网站文件夹在哪儿都忘了。这四个月到底干了什么?好像一直都很忙,又好像一直都闲得发慌;好像每天都排满了事,又好像每天都无所事事;好像有几个晚上睡得挺早,又好像每个晚上都睡得太晚;好像有几次差点就要开写,又好像从未有过写点啥的痕迹。
所以这四个月到底干了什么?可以说上了四个月班,忙得不可开交。上周跟小领导开进度会议,通过解到的信息解决了一些困扰,却又徒增更多困扰。仿佛又回到高中时期顶着各种Debuff学习,沼泽地里滚大石,费心费力不见效。上周末机缘巧合陪爱人参加了一个机器人相关的hackathon,体验了两天伪工程师和程序员的生活,竟萌发出一点宝刀未老、美誉蒙尘的飘飘然。今天组里发了一份职业状况调查,借此机会思考一下前途,又隐隐觉得担忧。终究不是那些无忧无虑的白人同事,不能把工作看得可有可无随时替代,还是得时时仰仗它为生活支柱,经不起瞎折腾。转念一想,如果把工作当上学,倒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精彩的部分甚至可以拿来写点技术博客。此外还有工资拿,同事、领导相处起来也还算不错,当个NPC (Non-Player Character)其实挺开心。种种烦恼大概是自己非要当RPG (Role-Playing Game)里的主角,太上心就自找麻烦,多做多错。然而咱老中人的一大特质就是放不下心闲不下来。还得是好事多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随时relax的境界。
所以这四个月到底干了什么?试水二级市场,成为一名金融新手玩家,半年来总账略有浮亏。试水的新鲜劲过去,愈发觉得本钱太少手续费太贵,也不值得花大量时间精力看财报、看盘、看新闻,又分析不明白预期,也体会不到啥赌徒乐趣。出于保持职业敏感性未来还是会少量接触,等下一个黄金坑。读了两本中文小说电子书,伤痕文学,讲时代背景和个人际遇,看的时候挺触动,看完没留下什么印象。倒是看了超多国产仙侠剧、短剧和国漫,晚上大把的时间花在追剧上,非常快乐,但天天追剧确实也非常空虚。学了下一级的荷兰语,没去申请换教育假(感觉今年假用不完),语言水平稍稍进步一点。考了一次纯荷兰语的驾照路考,还没完成机考就破防,实操又连连犯低级错误,大意了没有闪。短途旅游了一两回,体验不错,好歹是假期真香。除此之外,暂时也想不起来还做了啥,大概也算得上轻微有点虚度年华。
中间突发奇想钻研过一阵国学,想建立起系统的历史观和哲学观,于是谷歌了一些最入门的古籍经典,搭配chatgpt解析,非常有意思。但这些在手机上看又不太方便,所以进度堪忧。有段时间小红书经常推送中医、养生、命理等中年老大爷必备顶级爱好,仿佛被参透了心理年龄。健身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系统的训练和休养计划,许久没有进步。偶尔练练金刚长寿功,似乎对涵养精神、调整状态颇有效果,从运动学的角度看,的确是很好的拉伸和有氧锻炼。总之,试图再次拓展生活的边界,接触点工作学习中碰不到的东西,但成效不算明显。
荷兰语课的老师有点意思,懂中文,而且说得还不差。闲聊得知,她大学时经过层层选拔去复旦交流过一年,中文也是那时候学的,甚至还去过我的家乡旅游。令人诧异的是她似乎并没有因为这段经历而实现世俗意义上的飞黄腾达,回来后只是做了教师当平凡打工人,如今也只是在成人教育学校兼职,即使至今全国懂中文、有中国经历的人都是极少数。与之对应的是某大学中国平台的负责人,仅仅作为家属在中国生活过一阵,中文水平差不多算没有,却凭此经历平步青云,甚至随团参与国事访问。还有之前的房东老太,教会学校辍学,单身带娃从保姆开始干,最终也能国企(邮局)退休坐拥房车。表面上看,仿佛在说一时之得失意义不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然而这几位精神状态看着最好的是荷兰语老师,其次是前房东老太,最差的反而是平台负责人,当然她们当前的经济水平没什么差别,得益于福利国家和平均主义的社会分配体系。所以实际上应该不用太计较有没有虚度年华,既然殊途同归,何不怡然自得?
回想从小到大的教育经历,似乎只有一条明路,考上好大学,为此埋没了无数生活的乐趣和可能性。这也形成了顽固的路径依赖,大学里没有了明确的目标突然迷茫。偶然出国后,毕业又成了最伟大的目标。毕业后变成了找工作,然后又因为失去目标而开始迷茫。与其说是中年危机,不如说是从来没有从刻板生存模式中醒悟。如今至少能意识到危局,尝试发力破局,也算是未来可期。
积累了太多素材,却总在这里写最蛋疼的随笔,都快变成新的舒适区了。下一篇必须是技术博客,还得是英文流,干!奥里给!